完成单位:福建省建筑设计院研究院有限公司
获奖等级:集体一等奖
成果简介:
该工程是PST 桩地基处理技术在福建沿海软土地区首次大规模运用,为了保证工程的处理效果,福建省建筑设计院研究院在前期试验、中期设计、后期施工中展开了相关研究,取得了系列研究成果,保障了整个工程的顺利实施。
1、主要技术创新
⑴对PST桩复合地基受力机理进行了研究
由于桩土共同作用的复杂性,目前尚无完全成熟的理论和方法来确定复合地基的荷载传递机理。本工程针对PST桩复合地基的受力机理展开了研究,进行了大量的室内和原位测试、检测试验。针对复合地基采用不同桩型、不同桩间距、不同壁厚、桩尖进入持力层不同深度和桩帽等条件分别进行了载荷试验,为优化地基处理方案提供可靠依据。通过在桩身埋设应力计、桩顶埋设轴力计和桩周土中埋设土压力盒,研究了PST桩复合地基的受力机理,
⑵发明组合式预制混凝土桩帽
我国现有预制桩(包括PST桩)桩帽均采用现浇方式,工作效率低、质量难以控制,使PST桩技术优势不能得到充分发挥。而整体式桩帽则存在自重大、运输安装困难、与预制桩的连接方式不合理等问题。根据上述问题,在本工程中开展技术攻关,经多次试验,发明了一种构造合理、适用性强、安装简便、可工业化生产的T型组合式(装配式)预制混凝土桩帽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大大提升施工速度、工程质量,降低了工程造价。
⑶采用多功能高精度孔压静力触探(CPTU)测试技术
为了分析PST桩大面积施工过程中的挤土效应,评价地基处理效果,保证施工质量,我司与东南大学合作,在工程🌟中采用多功能高精度孔压静力触探(CPTU)测试技术。通过对施工前、施工中、施ᩚᩚᩚᩚᩚᩚᩚᩚᩚ𒀱ᩚᩚᩚ工后软土地基的锥间阻力、侧壁摩阻力、孔隙水压力及其消散过程测试和监测,分析评价了PST桩挤土效应、孔隙水压力变化和加固效果。
2、经济社会效益
该工程为建筑工业化研发生产基地,产品主要为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目前一期南区厂房已投产使用,建成投产的规模具有年产10万m3混凝土构件生产能力,生产的预制构件可供约80-100万㎡新建建筑面积需求,年生产产值约为5亿元,带动的就业人数约为300人。
该地基处理方法的成功实施,有效地提高了软土地基承载力和减小了工后沉降,满足了大面积堆载厂房的投产和运营。该方法与真空预压法对比缩短了工期近6个月,与水泥搅拌桩相比工期节约2个月,造价相比CFG桩经济。该方法具有绿色环保、工业化生产无污染、施工作业噪音小、产品质量可靠、可溯源等优点,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3、应用前景
该地基处理工程的顺利实施,为其它类似工程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作用。PST桩(预制管状加劲体)复合地基处理技术可实现工业化生产,具有质量可靠、施工快速、处理效果好等优点,可大幅提高软土地基承载力、减小工后沉降,综合经济效益明显,特别适用于软土地基处理工程,包括住宅小区、厂区、公路、铁路、市政等各个建设领域,应用前景广阔。
4、对行业的贡献和意义
PST桩复合地基处理技术,为软土地基提供了一种快速、高效的处理技术,具有质量可靠、施工工期短、不受气候条件影响,加固处理效果好(可控),综合经济效益高等特点。PST桩结合装配式预制桩帽,可实现全系统工业化生产,与国家的建筑工业化政策思路吻合,达到经济、高效、环保的综合效益。
专家评语:
本项目对PST桩复合地基的承载性能进行了研究,并对不同桩型、不同桩间距、不同壁厚、桩尖进入持力层不同深度和桩帽等对复合地基承载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与研究。所发明的组合式预制混凝土桩帽,能够大幅度提升施工速度,并能够降低工程造价。PST桩复合地基的成功应用,有效地提高了软土地基承载力和减小了工后沉降,满足了𒁃大面积堆载厂房的投产和运营要求,为其它类似工程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作用,推广应用到其他软土地基处理工程能够产生较大的社会经济𒊎效益。